close

圖片出處:http://www.tupian99.com/show-2-8-b7e9e84130c6db86.html

 


很多朋友在開始實踐吸引力法則一段時間之後,會開始接觸到信念與限制的相關概念。於是,他們開始著手改變信念並認為改變信念可以解決一切他們遇到的問題!

 

 

在一連串緊鑼密鼓的糾正信念之旅中,他們著手分析自己的思想結構,並一個一個糾正他們認為不好的信念。

 

 

每發現一個,他們就糾正一個!

 

 

但一段時間之後有些人開始發覺:

 

 

1.關於匱乏有關的信念多如牛毛,糾正了一段時間後依然深不見底!

 

 

2.糾正信念困難的要死,而好不容易糾正的信念卻都很脆弱,一旦生活中發生一些事情就會開始動搖。

 

 

3.明明將許多信念糾正了,但內在中許多恐懼與缺乏感都沒有消失,還是可以隱隱約約感受到他們的存在

 

 

4.明明糾正了一堆信念,但生活似乎沒有非常巨大的轉變,一些見證大多都還停留在小有成效的階段。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思想是內在最末端的延伸,它真正的生命力來自於感受!

 

 

在開始看接下來的分享前你可以先回想一下,在你不同的心情狀態下你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人事物有沒有甚麼不同呢?

 

 

例如:心情好的時候覺得自己看到的什麼東西都很順眼,一切都感覺很好;但當心情很差時,看啥都覺得不順眼,感覺什麼東西都礙眼!

 

 

一模一樣的人事物在你不同的情緒狀態下你會對他有不同的看法,這其實就是因為:思想的生命力來自於感受!

 

 

這其實就跟一棵樹一樣!如果將內在的結構比喻成一棵樹的話會變成這樣:

 

 

樹根與樹幹:基本慾望,如:對安全的渴望、對外界的掌控欲等等

 

 

樹上主要的枝幹:各種情緒狀態,如:憤怒、悲傷、喜悅、無所畏懼的勇氣等等

 

 

主要枝幹上的小枝脈:各種感受(在一個主情緒下你會有各種感受)

 

 

樹葉:各種思想

 

 

通常樹葉是從支脈上長出來的,而支脈又依附在主要的枝幹上,而主要的枝幹又得依附在樹幹與樹根上才能順利生存;而這就是心智中的構造!

 

 

而在這棵樹後面,就是你完美完整且不受限制的本質,只是平常因為這棵樹太巨大而使你看不到它!(這章並不討論這部分,以後有空在跟大家分享這部分^^)

 

 

因此,當你專注在改變信念一段時間後,你會發現沒有感受在後面支持的思想是非常軟弱無力的,常常風一吹就會煙消雲散!

 

 

而且,一些信念想要改變也非常困難,常常在一些情緒上來時他就又開始在你腦中活蹦亂跳,好似之前對它的糾正都是一場誤會!

 

 

這一切都是因為:思想的生命力來自於感受!

 

 

因此~~~~

 

 

如果你不處理感受這個部分,問題就會一直出現;而且如果你只顧著扭轉信念,你會開始發現過去被你封存在內在世界中的匱乏與恐懼一直都存在。它永遠不會因為你扭轉的信念而消失,並且它會在未來的某一天變成外在實像讓你再次體驗到它的存在!

 

 

所以,在處理內在的問題時我個人還是建議從感受層面開始著手,而這也是效率比較好的方向喔!

 

 

 

 

by Jeremy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吸引力法則 零極限 修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吸引力法則圖書館 的頭像
    吸引力法則圖書館

    吸引力法則圖書館

    吸引力法則圖書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